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法院简介 -> 法官风采

        如果我是一名当事人

        发布时间:2015-12-03 14:55:08


            2008年夏末,我第一次最接近法律,因为在沿海地带我成为了一名法科学生,在自己最好的年华里,汲取着法律所带给我的冲击、成长和理性。记得导师曾说,何为法律人,即是怀有法律信仰的人,以法之名,泼墨写意人生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2012年初夏,凤凰花开得格外热烈,映红了我大学生活最后的日与夜,是选择继续深造成就学者风范,着书立说引领法学发展;是选择进入体制着一身乌黑法袍,撑一片公平正义定纷止争;还是选择跻身律师界,唇枪舌剑扞卫当事人利益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最终,在2012年的深秋,我通过公考进入了法院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然而今天,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中学习中,我将自己的角色置换,我不再是一名稚气未脱的法科学生,也不再是一名踌躇满志的预备法官,而是一名普通当事人,从当事人的角度去诠释和解读我心目中的法官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如果我是一名当事人,我心目中的法官应当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,这种信仰并非是超越法律的盲从,而是与法律同行的高屋建瓴,因为没有目的的法律不能称其为法律,法律亦是博弈,解读当然需要立场。在每一次诉讼中法官坚持一种中立的态度,秉承一种法理的约束,其实也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条件反射,在这种互动中形成和谐,这并非简单政治的目的,而是人类物质的满足途径和精神的合理归宿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如果我是一名当事人,我心目中的法官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,这种知识首先表现在法学理论的完整性,也表现在其他知识的多元性。我们处在一个诉讼爆炸的时代,不同类型的案件不断涌向审判一线,法院没有适当的理由不能拒绝裁判,如果没有不断的知识补给,那么法官的形象就会受损,法官的地位自是不必赘言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如果我是一名当事人,我心目中的法官应当具有独立的品质,这种独立的品质要求法官要学会用世俗的角度分析问题,又要超越世俗进行居中裁判。这当然是对法官的一种极高且苛刻的职业要求,但法官毕竟非同一般人,他们是运用规则的人,而所有人都将会是规则的臣民,因为只有我们交出了肆意的自由,才能达到期待的自由。法官从来都是刀刃上的舞者,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,又怎能跳出惊世的华丽。

        如果我是一名当事人,我心目中的法官应当具有博大的胸怀,这种胸怀要求法官应当对法律有无比的忠诚和热爱,又要求法官对其他诉讼参与人保有最大的尊重和理解。法官这个职业是神圣的,但不能脱离了审判实际,仍然应当走群众路线,在法治进程中,不但要懂得适用法,还要学会传播法,使法律包含的正能量影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如果我是一名当事人,我心目中的法官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,这种责任感不仅是忠于法律的法律之上再无他人,也是要把自己融入真实的社会从而推动法治社会的不断进步。每一项法律的出台都有着司法能动的影响,每一项体制的改革,都有着司法能动的参与,而每一部法律的颁布都不是结束,而是刚刚开始,需要每一位享有审判权的法官去激活它,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,而这种经验正是每一个法官在细微之处发掘,在点滴之处汇集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如果我是一名当事人,我心目中的法官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阅历,这种阅历可以帮助法官更准的发现争议,更快的解决争议,也更合理和高效的驾驭庭审。合格的法官,绝不仅仅只会简单僵硬地就案办案,而是既能忠实于法律,更能在每一个案件中贯彻“以人为本、一心为民”,善于平复矛盾,化解纠纷,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难题,做到案结事了。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阅历,想要游刃有余的行走于法理与人情,谈何容易。

       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胜于十次犯罪,因为犯罪污染的只是水流,而枉法裁判污染的却是水源。这是多么生动的法律格言,它在流传千古、享誉世界的同时,给了法官更多期待和压力。一个法官一辈子可能审理成千上万起案件,可大多数当事人一辈子也许只会进一次法庭,作为当事人,我将自己的命运寄希望于社会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,我相信法官会扛得起这份重任,对得起这份信任,坚守起这份信念。

        最后,让我回到自己的角色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所谓中国梦,之于法官而言就是法治梦、正义梦、和谐梦。所谓群众路线,之于法官而言就是为民路、务实路、清廉路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法律传达着公平、正义、秩序的整合,在历史的长河里演进、成熟,法官便是这法律长河里耀眼的星光,用自己广阔的视野、独特的视角,洞见人世间的浮浮沉沉、纠纠葛葛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走近法律,走近法官,我格外的兴奋和理智,仿佛这两种不搭调的情绪才塑造了我坚定的轮廓。法官的使命是神圣的,表达的方式却不曾荡气回肠,而是波澜不惊,或许只有降下生命音量的旋钮才可以听得见正义的呼唤。

        责任编辑:叶子豪    

        文章出处:舞钢法院    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