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山不语,自有它的崇高;大地不语,自有它的辽阔;星光不语,自有它的璀璨,燃灯者不语,自有他不动声色的力量。邹碧华,这个名字,当我还是一名初入法学院的毛头小子时就已有耳闻,从老师口中听闻一个温文尔雅的他、一个酷爱钻研的他,一个敢于担当的他,一个忠于法律的他,一个一心为民的他。
也许正是这种莫名的崇拜,坐在图书馆,我开始研读邹碧华的专着和文章,留恋于他睿智的思想、深刻的洞见、务实的态度;坐在电脑前,我开始追逐“庭前独角兽”的步伐,痴迷于他辽阔的胸襟、为民的情怀、改革的魄力。就这样,我一路追随,走进了法院的大门;就这样,我一路感悟,站在了这个舞台。
记得彼时,惊闻噩耗,持续的哀思与追忆不绝于耳,我也知晓了更多关于他的故事,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更加丰满,也更加高大了。想到习近平同志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“三严三实”要求,邹碧华同志的精神正是最生动的体现。在他众多优秀的品质中,最打动我的有三点:一是善良;二是勤奋;三是担当。
从邹碧华身上,我看到了一颗善良的赤子之心。为什么那么多的当事人、律师、同行,甚至是素昧平生的人都对邹碧华深深地缅怀?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大家从他身上看到了金子般的善良,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。因为善良,他会登上火灾后的阁楼,对当事人的疾苦感同身受;因为善良,他会给上访户写慰问信,嘘寒问暖;因为善良,他不忍听到律师得不到尊重,出台了《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》……英国学者麦克莱说过:“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。”从他身上,我看到了法官应该有的人文品格和公仆情怀。法律是冰冷的,但司法可以是温暖的,只有像邹碧华那样,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去,耐心倾听弱者的声音,让司法的过程充满亲和力,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法律对人的生命、人格、尊严、情感的尊重,才有助于推动法律信仰的形成。
从邹碧华的身上,我看到了永不停歇的脚步。四壁环书的书房、深夜读书的灯光、四个月内阅批106封群众来信、一夜赶出200页的PPT、博士院长、10余本专着、首届审判专家、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者……累累的硕果、骄人的成就,来自于经年累月、夜以继日的勤奋。在他面前,我感到深深的汗颜,同样是法官,我深知自己的渺小,也看到了勤奋所能创造的奇迹。敏于思考、精于专业,是法官的职业要求。对于当事人来说,遇到一位好法官,就像就诊遇上好医生一样幸运。每一位遇到邹碧华的当事人都是幸运的,因为他不仅有实现正义的决心,还有实现正义的本领。我也希望自己通过刻苦的学习,能够像他那样,成为善解法律、善解人意、善解矛盾的好法官,不辱使命。
从邹碧华身上,我还看到了事不避难、身先士卒的担当精神和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坦荡胸怀。当今社会,众声喧哗,往往批评的多,建设的少;吐槽的多,添柴的少。而邹碧华选择扑下身子去做,义无反顾,从不抱怨。他选择做“水手”而不是“乘客”,他“啃最硬的骨头”,“一点一点地拱着前行”。他说:“每个人都是历史,个人完美了,历史也就完美了。”我们常在复杂的现实中迷失了理想,但“燃灯者”邹碧华如同灯塔,擦亮了迷茫的双眼,让我们看到使命,看到责任,看到希望。把自己融入时代的激流中,成为改革中的正能量,成为推动历史前行的人,这正是邹碧华的担当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他的离去,又何尝不是一种唤醒?
传承是最好的纪念,让我们接过“燃灯者”留下的火种,沿着他的足迹,砥砺前行!
mobile365体育投注网站_beat365网合法吗_我和大佬的365天第三季免费看